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Web 3.0 悄然来袭,没有哪个标志性的事件宣布 Web 2.0 走进了尾声,但可以这么说,在发展不均衡的时代背景下,Web 2.0 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它只不过不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了。

本博客从 2013 年开始,基本上 每年 都会输出一点东西,就这么写着写着,写了十年,最近两年在推特上活跃多一些,长内容就写的很少了。还写博客么?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十年前,刚走进职场,构建个人影响力可以说是写博客的最大动力,学习-分享-交流-再学习,按照这个模式走了多年,也让我养成了热爱分享的习惯。过去的表达大多带有功利心,希望文章能够有更多曝光,获得更多影响力;也带有虚荣心,希望文章有更多人点赞、转发,获得他人的认可。随着职场逐渐成熟,这种功利心和虚荣心的表达逐渐减少——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很多东西写了,都是给自己看的,开始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记忆转存的手段。

在技术学习阶段,我对自己的写作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写搜索引擎没有的东西,如果搜索引擎有,那我就写最全的内容,否则写作就没有太多的价值,互联网从来不缺一篇重复的水文。后来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变强了,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互联网都给出了答案,写作的动力持续在减退。最近一年多,ChatGPT 横空出世,别说技术问题,就连生活上的问题,找它问上几句,它都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内容写的特别好,因此写作的动力又下降了一波。

在这个被短视频主导的信息时代,文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弱,可我始终相信文字的生命力。在 2019 年我就卸载了短视频软件,后来微博、微信、Twitter 又陆续搞了短视频,每次点进去就会消耗半个多小时,可看完关闭屏幕,再去回味,却好像啥也没看;约莫在 2020 年我卸载了所有社交媒体软件,微信也关闭了消息通知能力,手机的使用时长从每天 6+ 小时,缓慢降低到 1+ 小时。这个变化带来的影响一定是有正面价值的,我把多出来的时间都放到了读书和陪伴家人上,当然啦,也干了很多其他无意义的事情。

那还写博客么?似乎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为了记录而记录,那记录这件事情也变得没有价值了。人的一生都在跟空虚和无聊对抗,写作不外乎也是其中一种。

此刻的写作就是为了记录。
记录自己心理的变化,记录生活的变化,记录工作的心得,记录我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化。
如果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带来外在的声量,获得一些有趣或无趣的反馈,那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