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过滤信息、寻找知识的时候,都偏向于挑选「干货」,而对于普适性的内容便觉得没什么含量。其实无论是“干货”还是“湿货”,都有它们的局限性。

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它描述的一定是一般性问题,抽象程度高,也易于理解,但往往会缺乏准确性,因为它把具体场景排除在外了,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多地还是应该站在当时的情景中去寻找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而干货,其专业性一般都很强,它是对特定问题在特定情况下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可能它不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个公理,甚至定律,大部分的干货都有失一般性,把某个结论换到另一个领域可能就没法聊了,而且理解成本也很高。

一般性、简单性和准确性,三者是不可兼得的。我们在论述时,可以先从一般性出发,通过最简单好记的方式在受众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然后从专业性的角度,站在具体的背景下分析问题。同样,在汲取信息的时候,也应该兼顾干货和湿货,前者更多的偏知识和理论,而后者更多的是方法论和原则,两者都很重要。

本文发表于 2019/6/22

精选读者评论

@Bernie维尼:“从我个人感受来说一开始看些高度抽象的金句,只停留在好有道理的程度,没有办法指导自己的行为。当经历过具体场景之后再回头看这句话时候可能就可以成人行动原则,因为实践结合了理论,没有确实任何信息。”